整座古北水镇风情区是如何去造建的呢?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2-08-31 05:24

整座古北水镇风情区是如何去营造的呢?古北水镇营造4年,第一步,就是用整1年重修河道。这并非在北国生造江南水乡,而因它原本就是「有水的镇」。北京干燥少雨,但从前城内外却是水系纵横、雨量丰沛,司马台村也有潮河水流过,湍急如潮。

古北水镇的水系原型,源自12公里外古北口姐妹楼长城下的小汤河。江南人又最擅长设计水系,从长城脚下的鸳鸯湖老水库引出一条蜿蜒的小汤河,将长城、水镇巧妙串联为一体。小桥、流水、摇橹船.....干涸北方突然就温柔了起来。

整座古北水镇风情区是如何去造建的呢?

因冬天河道结冰,整个景区设计以陆路为主线、水路为辅。

古北水镇从河北、山西遍寻清代古石桥,再一砖一石挪至古北,架起21座「古桥」,并将中国明清古典园林桥梁造型系数囊括,拱桥,平桥,曲桥,廊桥,踏步桥……

洗尘桥,造型、石材皆遵循明清风格。有了水和桥,古北水镇开始了营造第2步:地下工程,耗资近10亿,2年半时间,对标欧盟标准,修建自来水、污水、厕所、电网、地暖等综合管廊,创了北京先例(而打造整一个乌镇是15亿)。

古北水镇的自来水能直接喝,这在中国绝少有景区能做到。这些「看不见」的风景,是古北水镇的内秀。

古北水镇较深处的一处露天温泉池,供走乏的游客免费泡脚足浴,傍晚时还有老式放映机播放电影。

造景,古北水镇的匠心,小镇从一张白纸造梦,每寸造景并非无中生有。一切昂贵的准备工作就绪,终于开始了挥墨作画。小镇落笔并不是从长城开始,规划师深诣「借景生情」,长城不再是人头攒动的人墙,而成为整个小镇的背景。长城下看镇,镇上望长城,长城脚下的传说,就变成了「山-水-城」的风景。历时4年,一笔一划勾勒北国之美,古北水镇的场景化营造,功力深厚!

古北水镇的建筑风貌,力求始于市井,不落世俗。古北水镇查阅地方志,遍考历史典故,梳理出兵营、清末民初集镇、北京近郊山地合院三个文化符号。

有的依据古北口原址复建,如杨无敌祠;

有的改编自真实历史典故,如震远镖局;

有的是移花接木的新灵感,如英华书院。

雄关军寨,朔北之美

为了重塑古北口军营旧貌的苍劲感,古北水镇从《乾隆南巡图》《密云县志》中提炼出南天门,潮河第一营,汤河古寨等原型。古北水镇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明朝边塞城门。

最热门的造景,多是戍边英雄的真人真事。比如致敬杨家将的杨无敌祠,是对辽代杨令公庙古迹的原貌还原,从神像人物到匾额书法都尽数复刻。杨令公一辈子没来过古北口,敌军辽人却为他修庙,以激励契丹将士。这听上去悖谬,却有种时代的感召力,又像长城一样,寓意两面而耐人寻味。杨无敌祠隐身于四合院群落,包含杨无敌祠戏台、杨家客栈、将军杨面馆等设景。

还有八旗会馆边的震远镖局,由古北口籍镖师张震远在清末创办。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光绪帝逃往承德,从密云到古北口的辎重压送就有镖局的功劳。震远镖局还原了北方走镖文化,如接镖、押镖、送镖等场景。

京华古韵,老北京味儿还原老北京的市井气息,是古北水镇另一条文脉。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在此取景,皆因古北水镇很有点民国北平的味道。英华书院 偎依山势,三层递进式庭园。依据北京四合院、官府宅院的尺度修建。

古北水镇的主轴街巷,左岸一条作坊街,右岸一条民俗街。仿古街不稀罕,但能将七行八作建筑格局都逐一编排上,就很难得。尤其永顺染坊,它是真正的古北老字号,创始人张聚魁是古北口人,染坊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生意兴隆时甚至把分店开到了北京城内的新街口。

永顺染坊 约始建于1900年;1931年在新街口开了分号,增添洗涤业务,取名为永顺公洗染店。

古北水镇,局部耐看,街头招幌、青砖黛瓦、檐角脊兽、窗扉雕饰…都很经得起琢磨、打量,在古北水镇逛2天,仍津津有味,耐看!

与岛主同行的故宫博物院老师,在故宫里呆久了眼光很叼,但也对古北水镇的营建点头:

「我在国内看过很多仿古建筑,能做到如此细致的不多!古北水镇了不起。」

古北水镇造景,是独一招:把宏大的事物说成小的,比如长城,比如英雄故事;又把微小的东西说成大的,比如红叶,比如一口桥头糕。每年9月至11月初,古北水镇满园红叶,成为北京新赏秋热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