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概况】成都天气 行政区划 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2-11-09 13:13
摘要: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内陆地区领事机构较多的地区。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成都市的行政辖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调整逐步扩大:1976年将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管辖;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撤销温江地区,将其10个县并入成都市;1990年,调整成都市行政区划,将原来的5个区划分为7个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原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2013年3月,成立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2014年10月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标志着天府新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三大国家级新区之一和中国西部大开发五个国家级新区之一,是全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201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双流县撤县设区;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201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郫县撤县设区。截至2016年,成都市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11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5个县级市,金堂、大邑、蒲江、新津4个县。此外,成都市还有国家级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6年末,成都市户籍总人口为1398.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84.60万人,乡村人口614.33万人;女性人口702.57万人,男性人口696.36万人。全市共536.86万户,其中市区为301.59万户,县(市)为235.27万户。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16人。 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中国十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古蜀国王开明九世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境)“徙治成都”,以“周太王从梁止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相沿至今。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垣。当时城周12里,高7丈。成都城市在这一年正式建立。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岷江两岸人民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二千多年来一直浇灌着成都平原。由此,成都水旱从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故世称“天府”。西汉时期,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当时,在城西南设立了锦官,专管织锦,并筑有锦官城,故成都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主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在历史上,成都又是一座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葱笼,繁花似锦的“花城”。19世纪法国旅行家古德尔孟曾赞叹成都是“东方的巴黎”。 二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祖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秦、汉、晋、隋皆因得蜀而统一天下。西汉公孙述、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封建王朝均建都成都。成都又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县治所,元、明、清为四川省治所。民国初年,成都是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成都是工商繁茂的大都会。秦汉时代,成都是全国有名的商业都市。汉代,又是全国五大都会(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一。唐代有“扬(州)一益(成都)二”之称。北宋时期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唐宋时期成都的商业已突破了历史上传统的坊市制的束缚,兴起了临街设店和前店后坊(手工作坊)的格式,进而发展为城内有东市、南市、新南市、西市和北市,城外有草市的格局。一年内,各种专业性市场不断: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城内还兴起了繁华的夜市。现在中共四川省委的所在地“商业街”,成都市委原所在地“羊市街”,这些街名也反映了成都历史上商业的繁荣。 纸币是中国发明的,成都又是中国纸币的发源地。当时,在成都城外西边的“净从寺”(即成都西门万佛寺)有制造纸币(交子)的用纸和印刷纸币的作坊。成都所制交子,是世界货币史上使用最早的纸币,它对贸易往来、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等起了重大作用。 成都是全世界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早在西汉时期,成都人就发现了天然气,并用于制盐。这就是成都临邛地区有名的“火井”。历史上成都还是一座口岸城市。李冰开二江,双过城下,成都成为水陆交汇的口岸城市,又是祖国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外贸城市。 成都对祖国和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成都的教育事业发达,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学,开学馆,设讲堂,建石室。“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于是蜀之人才,辈出于两汉。这是全国地方办学的首创。一直到南宋,发展为规模近千人的地方高等学府。 隋、唐至宋时代,成都的造纸技术为全国的高峰。唐代成都造的“益州麻纸”是官方规定的诏书、册令和中央图书馆的标准用纸。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又一伟大贡献。而成都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伦敦博物馆所藏敦煌文书中孟蜀时期成都木刻印刷的“历书”,为世界最早的木刻历书。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唐代木刻印刷的“陀螺尼经咒”,边款刻有“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刻”等字样。中国用木刻印刷五经、文选、诗文集,始于唐代的成都。宋代的成都,是全国印刷业三大基地之一,有“宋时蜀刻甲天下”之称。 成都又是一座工艺名城。从战国到汉代,成都的漆器即负盛名,享誉海外。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精美漆器就有成都制造的。 唐宋时期,成都的音乐、歌舞、戏剧已非常繁盛,有“蜀戏冠天下”之称。成都的乐器制造,闻名全国,成都乐器世家雷氏所制“雷琴”,使当时的文化界“叹为观止”,而留存于世者,珍同“国宝”。成都大慈寺的壁画也被称颂为“天下第一”。 饮茶文化始于中国。中国饮茶,源于四川。而四川最早进行茶叶贸易的是成都新津。诗歌中最早饮茶记录亦在成都。唐宋时期,成都是全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也是茶叶贸易的集散中心。清代以来,成都的茶馆文化别具一格,相沿至今。 成都是汇百流、善吸收、富创新的开放城市。自古就是一座人才荟萃的名城。汉赋四大家成都有司马相如和杨雄两位。唐代大画家成都有黄筌、黄居采父子。宋代著名史学家成都有范镇、范祖禹。成都还是名流云集之地,大政治家诸葛亮,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薛涛、韦庄、陆游、范成大等都曾寓居这里,有“天下诗人皆入蜀”之说。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陈毅都曾就学成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巴金、李劼人、李一氓,科学家周太玄等,都曾在成都石室中学受教。成都还具有不排外、汇百流、善吸收、富创新、勇进取的开放性格。开明氏入蜀,带来了荆楚文化;秦定蜀,带来了关中文化,后又把六国工商迁徙入蜀,带来了先进的工商技术;文翁兴学,派蜀人子弟到京师学习中原文化,隋代杨秀作蜀王带来中原高僧,使成都成为佛学中心之一。唐玄宗、僖宗两次“幸蜀”,随行带来了大批大诗人、画家、歌手和百工技艺之才。清代“湖广填四川”,促进了经济、文化、风俗的交流和融会。川剧、曲艺、绘画、川菜、小吃等,都是集各地之精华而形成成都特有文化。抗日战争时期,各种社会团体和名流志士移居成都,27所大专院校迁来成都,使成都成为大后方文化中心。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大西南的解放,人民解放军又带来了晋、绥、秦、鲁、苏大批干部。新中国建立 后的三线建设时期,又调进了全国各地的各种人才。成都的经济、政治、文化持久繁荣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二千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吸收引进全国各地的先进文化和人才。 成都是富于革命传统的历史名城。在历史上数次成为革命起义的中心。西晋末年是“成汉”国的都城。北宋初期王小波、李顺起义发动于青城,建政权于成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国。1911年辛亥秋成都的保路斗争,引起全川起义,成为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开路先锋,被孙中山誉为立下了辛亥革命的“第一功”。五四运动以后,成都是发动赴法勤工俭学的重要城市。王右木、赵世炎、吴玉章、杨闇公、车耀先等革命先驱在成都进行过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二·六”烈士在下莲池英勇献身。1949年12月,十二桥烈士用鲜血迎来了古城的新生。 在成都市区域内,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有都江堰市,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有邛崃市、崇州市、彭州市。2000年11月,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青城山·都江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8月16日,从金沙遗址上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2006年7月12日,联合国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四川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鸡冠山-九龙沟和天台山被纳入“四川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 成都古都历史:成都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都城之一,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在先秦时期先后有五代古蜀王在成都建立都城,创造了灿烂的宝墩文明、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古蜀文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秦以后,成都也先后成为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五个重要政权的都城,成都的都城历史积年在千年以上,这在中国都城史上可谓特殊样本。 成都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之一,无论是作为都城时期,还是失去都城地位之后,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农业发达,商贸繁荣,文化兴盛,成都在汉代就成为全国五大工商业都市之一,也是“五都”之中唯一的南方工商业中心城市。唐代,成都更创造了经济和文化的辉煌,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堪称当时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宋代蜀商在唐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影响巨大,由此使成都一度领先于世界。 成都虽然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外部有群山环绕,但是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从东亚宏观地理位置考察,成都是中国唯一的三大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因而成为古代中国内陆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早在先秦时期成都就与东南亚有着十分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经云南,进入缅甸、印度,于东南亚各国影响力甚大;成都早在先秦时期就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秦以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北亚、东南亚各国发生经济、文化的交往;成都在汉代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织品生产中心,尤其所产蜀锦独步天下,自汉至唐的数百年间,蜀锦等丝绸织品成为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远销至西域、中亚、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成都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从杜宇王朝时期开始至今,城址一直未曾发生变化,有拓展而不迁;其城名从战国以来也未曾变更,这在世界城市史上极为少有;成都有着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唐以来所形成的二江环抱城市格局一直保持至今,充分显示出成都这座城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2016年,全市土地面积为1433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的2.95%;市区面积为4241.8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837.27平方公里。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位于大邑县西岭镇大雪塘(苗基岭),海拔高度为5364米;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为 岷江、湔江等江河冲积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处在简阳市沱江出境处河岸,海拔高度为359米。成都市由于巨大的垂直高差,在市域内形成了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独特地貌类型;由于气候的显著分异,形成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在区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成都市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土地类型多样。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按土壤类型可分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等11类;按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可分为耕地、园林地、牧草地等8类。二是平原面积比重大,达4971.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1%,远远高于全国占12%和四川省占2.54%的水平;丘陵面积占27.6%,山地面积占32.3%。三是土地垦殖指数高。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气候温和,灌溉方便,可利用面积的比重可达94.2%,全市平均土地垦殖指数达38.22%,其中平原地区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10.4%和四川省11.5%的水平。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具有自己特有的气候资源:一是东西两部分之间气候不同。由于成都市东、西高低悬殊,热量随海拔高度急增而锐减,所以出现东暖西凉两种气候类型并存的格局,而且,在西部盆周山地,山上山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可以相差好几度,甚至由下而上呈现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这种热量的垂直变化,为成都市发展农业特别是多种经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是冬暖、春早、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7.5°C左右,≥10°C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4700~5300°C,全年无霜期大于337天,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C左右,O°C以下天气很少,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3°C,提前一个月入春。三是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四是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资源的组合合理,很有利于生物繁衍。五是风速小, 广大平原、丘陵地区风速为1~1.5米/秒;晴天少,日照率在24~32%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042~1412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83.0~94.9千米/平方厘米。 成都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除西北边缘部分山地以外,成都市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的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秋雨和夜雨较多,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成都市年平均气温在16.5—17.9℃,偏高0.3—1.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2-39.3℃,年极端最低气温为-6.7~-1.0℃;最热月出现在6-8月,月平均气温为25.0~25.4℃;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为5.6℃;稳定通过10℃的初日出现在3月中旬,终日为11月中旬;年无霜期大于337天。成都市年总降水量为643.3-1256.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8月;年总日照时数为1042~1412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80.0~93.5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率为24%~32%;年平均风速为1.3米/秒,最多风向为静风,风向频率为39%,次多风向为北风,风向频率为1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平均气压为956.1毫帕。 成都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04.7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58亿立方米,过境水184.17亿立方米,基本上能满足成都市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用水的需要。主要特点:一是河网密度大。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达1.22公里/平方公里;加上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库、塘、堰、渠星罗棋布。2004年有效灌溉面积达34.5万公顷; 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61.5万千瓦。二是水质优良。成都地处长江流域上游,河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潜流和融雪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峡谷之间,受人为污染极小,因而水质格外优良,绝大部分指标都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的要求。 成都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仅动、植物资源就有11纲、200科、764属、30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2682种,特有和珍稀植物有银杏、珙桐、黄心树、香果树等;主要脊椎动物237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牛羚等;中药材860多种,川芎、川郁金、乌梅、黄连等蜚声中外。 成都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一是种类繁多,目前已探明的有铁、钛、钒、铜、铅、锌、铝、金、银、锶、稀土等金属矿产以及钙芒硝、蛇纹石、石膏、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煤、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资源60多种。二是分布相对集中。全市有大小矿产地400余处,多属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煤炭探明储量1.46亿吨,主要集中在西部边沿山区的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和大邑县;天然气探明储量16.77亿立方米,远景储量为42.21亿立方米,主要集中于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和金堂一带;钙芒硝储量全国第一,高达98.62亿吨,主要集中于新津县和双流县;多种金属矿产资源则相对集中于彭州市。三是共生矿多。 成都市名胜古迹蜚声中外,加上自然风光绮丽多姿,因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并具有鲜明的成都特色。一是人文景观多。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具有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价值高的特点。全市19个区(市)县,都有自己特有的人文景观。其中,尤以二王庙、文君井、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院、宝光寺、王建墓、蜀僖王陵以及古蜀文化——金沙遗址等最具特色;观音寺的壁画、塑像和花置寺的摩岩造像等也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更是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二是自然景观全。成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景、洞景、水景、生景、气景俱全。其中山景具有高、险、奇、秀、幽的特色,如有“天下幽”的青城山、雄奇多姿的九峰山、奇峰挺拔的雾中山、景色秀美的玉垒山等;水景中有汹涌湍急的溪流、清澈明亮的水潭、飞珠溅玉的瀑布、秀美如画的湖泊、千姿百态的泉眼等等。生景中,有少见的桂花林、箭竹林、杜鹃林等植物群落和大熊猫、小熊猫、蝴蝶群等珍稀动物。丰富多彩的成都气景中,有壮观的日出、多变的云海、神奇的佛光、奇特的“神灯”和玄幂的“阴阳界”等等。三是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现已形成以成都市区为核心的、组合不同、风格各异的都江堰、青城山、宝光寺等8个国家、省、市级风景片区和西岭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池国家级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四是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成都正处在由剑门蜀道、九寨沟、成都、峨眉山、长江三峡等旅游胜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和由北京、西安、成都、昆明、桂林、广州等旅游中心组成的全国旅游环的联结点上,还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 成都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境内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为12.93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位居前十位的有藏族、回族、彝族、羌族、土家族、满族、苗族、蒙古族、壮族、白族;有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团体——成都市满蒙人民学习委员会。成都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5种宗教。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偕弟子修道于成都大邑县境内的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为成都道教之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东晋隆安三年(399年)益州刺史毛璩在岷蜀建龙渊寺,是佛教正式传入成都的重要标志。伊斯兰教于明代传人成都,至今已有600多年史。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和清光绪七年(1881年)正式传入成都。2016年,全市有登记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1368人,有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95处,其中文殊院、昭觉寺、新都宝光寺、青羊宫、大邑县鹤鸣山道观、青城山道观群等皆国名于全国。 市花、市树 市花:芙蓉 学名:Hibiscus TLZttonrose Hibiscus 1983年5月26日,成都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正式命名芙蓉花为成都市市花。 科属与形态: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m多。枝密生星状毛。叶互生,阔卵圆形或圆卵形,掌状3-5浅裂,先端尖或渐尖,两面有星状绒毛。花朵大,单生于枝端叶腋,有红、粉红、,白等色,花期8-10月。蒴果扁球形、10-11月成熟。 原产及分布:产于我国南部。长江流域以南广为栽培,以成都一带为盛。国内外多栽培观赏。 习性:喜光,略耐阴。喜温暖,不太耐寒,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繁殖与栽培:播种、扦插和压条繁殖。春季平床条播。取落叶后枝条沙藏越冬,翌春4月上旬扦插,秋季掘起假植越冬,第二年栽植即可开花。插时切忌损伤插穗皮,以确保成活率。长江以北栽培最重要的是注意防寒越冬。 用途:秋季开花,朵大美丽,是很好的观花树种。适宜庭院、坡地、路边、水旁种植。花、叶、根皮可入药。 典故: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她不但妩媚娇艳,还特爱花。有一年她去逛花市,在百花中她看到一丛丛一树树的芙蓉花如天上彩云滚滚而来,尤其喜欢。孟昶为讨爱妃欢心,还颁发诏令:在成都“城头尽种芙蓉,秋间盛开,蔚若锦绣。帝语‘群臣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待到来年花开时节,成都就“四十里如锦绣”,广政十二年十月,孟昶的绿化城市工程大功告成,携花蕊夫人一同登上城楼,相依相隈观赏红艳数十里,灿若朝霞的成都木芙蓉花。成都自此也就有了“芙蓉城”的美称。后来,后蜀灭亡,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赵匡胤掠入后宫。花蕊夫人常常思念孟昶,偷偷珍藏他的画像,以述思念之情。赵匡胤知道后,逼迫她交出画像。但花蕊夫人坚决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将她杀死。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所以芙蓉花又被称为“爱情花”。 如今,在成都百花潭公园里的芙蓉园,芙蓉古城,浣花溪公园,人民公园里,都能看到美丽的芙蓉花。 市树:银杏 1983年5月26日,成都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正式命名银杏树为成都市市树。 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它以其苍劲的体魄,独特的性格,清奇的风骨,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受到世人的钟爱和青睐。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作诗咏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宋代大诗词家苏东坡有诗赞曰:“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拔、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制成色泽鲜艳,气味浓郁,香甜可口的各种风味饮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银杏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银杏树通身是宝,含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微血管循环、增进人体生机的作用,补肾健脑、滋肤保容。常食之,可使肌肤红润、红腻、少皱纹等。银杏还含有丰富的未名物质——“抗衰老素”,青年人常食之精神焕发,老人常食之保健延年。 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用银杏果治疗哮喘,咳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吴瑞《日用本草》,银杏果均入药。当代科学家更已成功地提示: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脑血管阻力,改善脑血管循环功能;保护脑细胞,免受缺血损害;扩张冠状动脉,防止心绞痛及心肌梗塞;抑制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清除有害的氧化自由基,提高免疫能力。具有防癌,抗衰老功能。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症,高血压等病有神奇疗效。银杏果,不仅内含大量的抗衰老素,也可开发成各种美容化妆品,还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我是江西的,之前一直在深圳,14年来了四川后就发觉身体不适,两年蛇缠腰,16年又弄上妇科病,是不是不适合在成都呆 来自四川省网友 02-10 16:16